统筹做好各项金融工作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

    来源:宣城振宣集团     浏览:


    今年以来,面对新冠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,金融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主动应对,靠前发力,及时推出并有序实施一系列金融措施,在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同时,有效防控金融风险,深化金融改革开放,不断改进金融服务。

   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做好经济工作十分关键。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,为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。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,三重压力仍然较大,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,要实现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”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”等目标,必须付出艰苦努力。

    行至岁末,在这一关键节点,统筹做好各项金融工作关乎明年稳增长成效,意义重大。近日,人民银行、银保监会、证监会相继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明确了下阶段金融工作的任务和方向。总体而言,金融工作仍需要靠前发力、精准发力、协同发力,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,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,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,为明年各项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。

    统筹做好各项金融工作,首先要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,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。2022年,金融管理部门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,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,有效发挥科技创新、普惠养老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,有力推动经济回稳向上。今后一段时间,稳健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主基调,在此基础上要抓好精准、有力,多措并举稳定市场预期、提振发展信心。其中,总量要够,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,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。结构要准,要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“三农”、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、普惠养老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。另外,价格上要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改革效能,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,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。

    其次,要着力保障重点领域信贷资金需求,在扩大需求、优化供给中发挥金融力量。今年以来,金融管理部门锚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,进一步提升政策效能,加大助企纾困力度,畅通国民经济循环。这期间,人民银行支持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,截至10月末,已合计投放7400亿元,补充了一批重大项目资本金,起到了撬动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。当前需求不足仍是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,也是市场主体普遍反映的痛点。为此,要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,引导金融机构提供高适配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,有力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、重点基础设施和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。另外,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、发展预期偏弱、信心不足的问题,要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,为其创造更适合的发展环境。

    再次,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,推动金融平稳健康运行。金融事关发展全局,牵一发而动全身,必须增强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,坚持未雨绸缪、标本兼治,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房地产链条长、涉及面广,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,也是当前亟待金融支持的薄弱环节。要以稳民生为落脚点,以稳市场主体为重要抓手,坚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,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推动长租房市场建设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精准施策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隐患,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行业重组并购,推动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,改善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。此外,要压实各方责任,健全金融监管,推动做好重点企业集团、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化解工作,防范区域性、系统性金融风险。

    最后,要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,夯实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基础。始终坚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解决金融领域深层次问题,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也是助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的不竭动力。就金融改革而言,要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,强化资本补充,有序推进中小银行改革重组,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,不断提升金融机构稳健性。在开放领域,要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,持续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,落实好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举措,为外商外资入华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。

    砥砺奋进开新局,凝心聚力再出发。虽然面临短期困难,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韧性强、潜力大、活力足。伴随财政金融等各领域各环节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撑,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,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,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也将得到进一步提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