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是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,中文翻译为《万里任禅游》。此书由罗伯特•M. 波西格,被《时代》周刊评选为20世纪70年代十本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。之所以选择这本书,刚开始完全是被书名所吸引。细读才知这是一场通过旅行而完成的作者关于哲学思考的记录。
作者带着儿子和一对朋友夫妇以骑摩托车的方式进行了环美旅行,从明尼苏达州一直到旧金山。遇过飚车,抛锚,住过motel,也有露营,走过州际高速公路,也骑过乡间小道,穿过广袤的森林,也爬过沿途的高山。书中,你可以感受到一个男性以古典的方式来探索着这个世界,是我从未发现的视角,却也很奇妙、迷人。
书还在读,也很难读,毕竟涉及摩托车修理、鬼神与科学、斐德洛(一个疯子)的古典与浪漫、良质等看似毫无关系却富含哲学概念的问题,于我而言也带来了对现状的一点点思考:
一、关于工作
工作是伴随着大部分人一生且迫于无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。且大部分工作都是周而复始、枯燥无味的。从开始工作时对一切事情的新鲜好奇,到对工作任务的熟能生巧,再到对千篇一律工作状态的烦躁和厌恶,有些人可能只需几个月,有些人可以坚持几年,极少数人可以一直保持一二十年直至不再需要工作。
我想,法务工作应该是枯燥的:做不完的合同,审不完的条款,各类法条的增加和修改,无不在透露着无聊二字。
然而此次我在书中读到:“如果有的人工作很枯燥,为了让自己过得愉快些,他就会开始选择良质,然后悄悄地为自身着想而追寻这个目标,使自己手中的工作变成一种艺术。”当然,这里谈到了书中大篇幅讨论的良质,但最后一句艺术却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。我的关注点不该限于“工作”二字,不只是任务。通过钻研法条可以解决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、完成书本知识到实践中的应用可以带来成就感,工作中的开心小段子记录下来也是一种乐趣,带有艺术感的工作可以让人减轻压抑的状态,变得更轻松。
二、关于生活
生活的内容太广泛,不知从何谈起。我想到自己最近经常接触到的习惯——坚持。
曾经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善于坚持的人,半途而废才是常态。直到有一天我猛然发现微博里话题打卡已经连续两百天,重拾英语学习已有半年之久,健身运动终于达到了三个月,原来自己也是可以坚持一些事情的,并且这些习惯变得不可思议却又理所当然的存在着,它们开始丰富我的生活,让我变得更加开朗,愿意尝试更多的事情和探索未知的领域。
当然生活里不仅需要自律的坚持,还需要发现美的眼睛,比如晨跑可以看到美丽的日出或者雨后彩虹,公园里可以看到傍晚的美景,骑行中抬头望天也许能发现各种形状的白云,随便进入一家甜品店的环境都可能让你眼前一亮!
我们常常太忙而没有时间好好驻足过,如果日复一日、匆匆地过着无聊的生活,单调乏味的日子会让人几年后想起来不禁怀疑,究竟自己这些年是怎么过的?可见生活的美感需要每个人的自我挖掘,静下来、慢下来,也许生活就是一番美景。
三、关于旅行
此书就是作者在环美旅途中的所感所悟,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让作者可以静下来认真思考。
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曾说过:“旅行就是后天混血。我们每到一个新地方,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,你都必须适应当地的气候、习俗、生活方式,你也会因此变得宽容和开放。”
当我坐在荒芜的沙漠里看日出时,在雅丹地貌感受到真正的一望无际时,在太平洋上看到浩瀚的海洋时,亦或是从高空跳落俯瞰整个大地时,最直击我内心的感受不是美景,反而是作为人的渺小,当经历过这些,问题都不再是问题,麻烦都不再是麻烦。坚持旅行不仅仅是对美景的向往、眼界的开阔,更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和人生思考的机会。旅行本身远比赶赴某一个目的地更加有意义。
书摘:我所谓的内心之宁静,和外界的环境并没有直接的关系。出家人打坐,士兵在隆隆的炮击声中,或者是机械人员正在做万分之一英寸的校准,都可能产生内心的宁静。它涉及到一种自然的态度,让人与周围的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。这种融合有许多等级,而宁静也有许多等级,你的功夫愈深,就愈了解它的深奥和困难度。
内心的宁静有三种等级,生理上的宁静虽然也有许多等级,但似乎是最容易达到的境界。精神上的宁静,也就是消除个人的杂念,相对来说不太容易做到,但是仍然可以达成。至于价值方面的宁静,也就是一个人没有贪念,只是单纯地过着自己的日子,这一点似乎是最难的。
所以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,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内心的宁静,让自己不要和工作环境疏离,在做其他的工作时也是同样的。这一点做到了,其他的一切就会变得很自然。内心的宁静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,正确的价值观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,正确的思想就会产生正确的行动,而采取了正确行动的工作,便可使别人从中看到做的人内心的宁静。
图文/范维